咨询时间:8:00~24:00400-1010-123
攻读学位
研究生留学
本科留学
高中留学
留学信息
留学资讯
留学活动
留学产品库
成功案例
留学博客
院校库
留学规划师
您的位置:首页 > 启德动态 > 接受gap year这个事可以算是留学路上的第一次成长

接受gap year这个事可以算是留学路上的第一次成长

  • 2023年11月15日 10:26
  • 来源:启德教育
  • 点击:124 次
德国 入读硕士 入读本科 留学生活 留学访谈 全国
【导读】接受gap year这个事可以算是留学路上的第一次成长。在国内的环境下,仿佛大家按部就班、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已经形成一个“铁律”,没跟上主流的节奏好像就意味着“失败”。而当带着一点无能为力的失落来德国读语言,才发现有很多同学甚至是毕业来德国才从A1开始学起,甚至还有为了换专业准备重新读本科的。他们的这些经历让我感觉自己之前焦虑的事儿真的不算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节奏。找到自己的主心骨,对外部噪声培养钝感,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就好。


            

接受gap year这个事可以算是留学路上的第一次成长。在国内的环境下,仿佛大家按部就班、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已经形成一个“铁律”,没跟上主流的节奏好像就意味着“失败”。而当带着一点无能为力的失落来德国读语言,才发现有很多同学甚至是毕业来德国才从A1开始学起,甚至还有为了换专业准备重新读本科的。他们的这些经历让我感觉自己之前焦虑的事儿真的不算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节奏。找到自己的主心骨,对外部噪声培养钝感,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就好。

 

小镇男孩,从哑巴英语到德语DSH2,从华南理工大学到慕尼黑工业大学,“趁年轻出去看看”,今天的他,没有辜负昨天的那个决定…在《启德教育2023中国学生研究生白皮书》中,他说:

为什么选择留学读研:

微信截图_20231114101040.png

(图片来源:慕尼黑工业大学官网)

最主要的动机就是想趁年轻出去看看,离开熟悉的环境去生活,深度感受一下完全不同的文化。做决定的过程当然也纠结过,对于只会一点哑巴英语的我,想想要在几年内把德语修炼到能正常听说读写,应付学业的水平,感觉难如登天;更何况还有APS审核这座大山。如果真的只是为了拿个硕士学位,其实不必如此大费周章,更何况当时还有保研希望(悄悄凡尔赛一下),可以说是很纠结。

 

于是我换了一个思路:当我十年之后回过头来,会如何看待今天的决定?我会庆幸选择了一条保守稳妥且相对轻松的路?还是会因为害怕冒险失去了见识更大世界的机会而感到后悔?感觉会是后者,所以就决定接受挑战,直接冲。

 

之所以选择德国,对我而言很大的原因是免学费,留学花销家里还可以负担得起。而且我恰好是学车辆的,在这个行业德国本来也是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当然,在我选择免学费这个优势的时候,也做好了心理准备接受时间成本高的劣势。现在互联网上对德国留学的主流观点都是劝退,不得不说,时间长等于“含金量”高,这里面确实有点学生思维——因为找工作时候,一年拿到的硕士学位和三年拿到的硕士学位之间其实并没有质的区别;但就我个人而言,德国确实给了小镇出来的工薪阶层小孩可行的留学机会。现实中没有任何一个决定可以做到多快好省、“既要…又要…”。

 

如今距离这个决定已经过去五年了,硕士学业接近尾声。相对宽松的选课制度,让我有机会可以从机械背景转到自动驾驶领域。一个人在外生活很锻炼自理能力,除了学习之外需要应付各种杂事:搬了无数次家,延签和外管局斗智斗勇,以及无师自通了一些不怎么上的了台面但足够喂饱自己的厨艺……这些仅仅是出国之前能想到的一些锻炼。现在回过头来看,很感谢当时的自己做这个决定,这一路上收获到的东西远比预期的要多。留学的这些年也在逐渐学会与自己和解,慢慢知道什么重要,什么是不需要太过在意的。懂得了尊重差异,学会以更加包容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而不是以一些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随意评判。

 

说起和德国的缘分,应该要追溯到本科时候在学校搞FSAE大学生方程式车队,通过比赛了解到一些德国的高校。KIT、斯图加特、TUM是我最早了解到的德国高校。那时候沉迷FSAE比赛的我,能去德国高校继续以学生身份参赛支撑着我走过了一路的坎坎坷坷。对于我这种既学车辆也喜欢汽车的人来说,德国的确也是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境外学习经历与感悟

德国的硕士是授课制,换言之,形式和国内本科基本一样:上课考试修学分,然后做毕业论文拿到学位。不过就像上文提到的,比起国内,这边的培养计划宽松很多。总体特征就是:尊重差异,自己负责。什么意思呢?就硕士学业来说,对于每个专业,只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课的方向,而实际上全学院的课程,甚至其他学院的跨学科课程都会对学生开放,你完全可以自己DIY自己的发展方向;当然弊端就是在一开始会比较茫然,需要花上一段时间走一些弯路。

 

但我个人认为,为了探索走些弯路,总好过没有选择余地。而“自己负责”就体现在,报名课程和报名考试是分开的,两者并不绑定。所以在学期初,任何你感兴趣的课可以大胆报名去试听,到期末可以灵活安排自己的考试;但是弊端就是如果不够自觉的话,一个学期之内参加的考试太少,会严重拖慢学业进度。这样看来,这种考试制度本身也很锻炼个人的自觉性和规划能力。

 

我是在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才从a1开始学德语,跟现在很多同学在大一大二就确定想法的比起来算是行动很晚的了。所以2019年大四毕业之前也未能考出德福4x4,来德国 gap了一年读语言。其实接受gap这个事可以算是留学路上的第一次成长。在国内的环境下,仿佛大家按部就班、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已经形成一个“铁律”,没跟上主流的节奏好像就意味着“失败”。所以为了毕业之前考出德福,好ws2019/20顺利入学,大四时候给自己的压力非常大。

 

而当落空之后,带着一点无能为力的失落来读语言,才发现有很多同学甚至是毕业来德国才从A1开始学起,甚至还有为了换专业准备重新读本科的,以及后来读研期间认识的一些已经读过一个硕士,重新换方向读硕士的。虽然通过和别人比较给自己心理找补依然是一个不成熟的表现,但他们的这些经历让我感觉自己之前焦虑的事儿真的不算什么,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魄力也的的确确让我很受鼓舞。慢慢地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节奏。找到自己的主心骨,对外部噪声培养钝感,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就好。

 

之前看过一段话感觉说得很好:有些事情如果你太在意,只能尝试用更宏大的世界去稀释它。问题有多大,取决于你的世界有多大。茶杯中的风暴在浴缸里不值一提。你可以去解决一个问题,也可以让这个问题变得无关紧要。

境外读书期间的实习经历

八月底刚结束实习。我本科是车辆工程,硕士期间机械转码搞自动驾驶,实习岗位也是自动驾驶相关,做驾驶员辅助系统。因为之前做过校内的学生工,小论文也和实习内容比较对口,最后非常幸运地拿到一个大厂实习。

 

掐指一算来德国已经将近四年,实习的这半年已经算是硕士第六学期了。学校这边并不要求强制实习,但我觉得不论毕业是回国还是留下,德企经历对将来工作很宝贵,当时就决定还是要找一个自愿实习。

 

从第四学期开始我就会时不时地看一下各大企业的carrier,起初还局限在慕尼黑周边,例如宝马、奥迪、西门子这些。后来一想总归需要搬家,干脆思路放开,换个城市生活一阵子也不错。而且考虑到大厂实习竞争激烈,小厂的岗位我也投过一些。总之只要是和自己专业沾边、和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沾边的岗位,尽管海投就是了。最后去不去另说,能积累一些面试经验也总归是好的。选择实习岗位我基本上是直接看技能要求,因为岗位描述有时候还是觉得太抽象、太宽泛,而技能要求其实基本上可以反映将来的工作内容。

 

实习期间在亲身体验职场氛围之余,也比较近距离地观察了一下德国打工人的日常状态,对于选择将来是否留在德国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考量。弹性工作制和年假真的很吸引人,可以很好地保障work life balance,而且疫情这几年催生出来的远程办公,大家发现已经戒不掉了,索性成为了一个新的办公元素。这些点都促使我现在更倾向于毕业之后先留下来。

 

通过这段实习,我还改掉了自己身上的一些“学生思维”。一是总怕“麻烦别人”:没听懂或者没理解的东西不好意思继续问清楚。我的导师在最后一天feedback时候很真诚地跟我谈了这个问题,他说:我非常能理解你,我来自伊朗,在“害怕麻烦别人”这件事上面,我们中东和东亚有同样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是在德国,你完全不需要有这种顾虑。我宁可你当场问我三遍,把问题搞懂再去做;而不是隔了三周每次开会都还在讨论同一个问题。可以说是相当真诚了。

 

除此之外,在实习期间有意地建立networking很重要。一开始因为语言问题我其实比较抗拒和同事、导师在工作以外的场合闲聊,就觉得我只要在工作上的事情不掉链子就好了。但事实上如果能稍微社交一下,拓展一下人脉,对接下来找论文甚至将来找工作都是有好处的。而且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多听多说,才能把外语练好。

回国就业or继续深造的选择

目前的打算是毕业之后先尝试在德国找工作。因为现在待久了真的有点习惯这边了,而且work life balance确实吸引人。至于说很多人对德国未来的发展唱衰,我只能说,这个层面的问题尚且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该操心的。别人吹也好,贬也好,我没有能耐改变任何国家。我能做的只有享受目前工作给我带来的好处。能多学习就多学习,提高一下自己竞争力;该有的好处捞到,德国不行了就再换地方呗……

 

问题的关键还是你究竟喜欢哪种生活:如果对纯正中餐和丰富的夜生活有执念,那么待在“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德国确实是一种煎熬。对于我来说,德国有它的优点也有缺点。选择留下,只是因为这是我能力范围内的最佳选择,不代表我满意这里的一切,不代表永远留下,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求职与职场经验分享

目前还没找过工作,就简单聊聊找实习的一些经验吧。首先就是早做准备,提早准备一份趁手的简历,刷到合适的岗位只需要小修改、小更新就可以即时投递。动机信/个人陈述虽然通常是非必要选项,但读不读是他的事,写不写是你的事。特别是,如果你足够会讲故事,例如我通常会提到赛车队的经历,并且可以展现出良好的书面语言水平,动机信或许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简历上的一些瑕疵。比如我的情况是平均成绩不太好,在动机信里面我会尝试展开讲一下自己的项目,捎带说一下为什么喜欢这个领域。

 

线上面试前,可以准备一份简短的PPT展示自己做过的项目,这样在技术面试部分可以掌握更多主动权,面试官的发问主要会基于你做过的项目涉及到的技术点或者理论知识,不至于太过天马行空。PPT尽量少字,以图为主,能辅助你讲解就好。最后一点,也是主要的一点就是放平心态,不卑不亢。就找实习而言,能过简历关收到面试邀请,基本上意味着硬性条件、匹配度是过关的。面试时候展现出对自己水平的自信、对工作内容的热情以及和容易相处的一面就有很大的胜算了。


欢迎访问启德教育德国留学频道 欢迎咨询启德教育留学顾问     

免费获取留学规划方案,您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联络我们: 

1、欢迎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400-1010-123; 

2、欢迎 点击这里 进行网络咨询; 

3、添加启德官网微信,可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咨询

4、填写表单,我们会在1-3天内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用户感言:

    热门活动

    留学产品:

      热点新闻

      留学博客

      为什么选择启德教育
      国内留学规划与出国
      培训的国际教育机构
      中国较早聚焦于国际教育
      一站式服务的企业
      在北上广深等国内41个城
      市设立了69个分支机构
      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以及越南设有境外公司
      值得信赖的国际教育机构 Teaching Lifelong Success
      关于启德
      启德简介 启德动态 客户意见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网站地图
      出国留学
      美国留学 加拿大留学 澳大利亚留学 新西兰留学 英国留学 爱尔兰留学 法国留学 德国留学 荷兰留学 意大利留学 西班牙留学 瑞士留学 北欧留学 匈牙利留学 俄罗斯留学 中国香港求学 新加坡留学 韩国留学 日本留学 马来西亚留学 中国澳门求学 泰国留学 迪拜留学
      启德分支
      北京 广州 深圳 上海 武汉 济南 青岛 烟台 成都 重庆 杭州 宁波 南京 苏州 无锡 合肥 石家庄 邯郸 郑州 西安 太原 天津 呼和浩特 兰州 珠海 长沙 福州 厦门 南宁 沈阳 大连 长春 哈尔滨 南昌 昆明 海口 佛山 东莞 中山 汕头 境外公司: 澳大利亚 英国 加拿大 越南
      考试培训
      托福培训 雅思培训 GRE/GMAT
      启德学游
      美国学游路线 加拿大学游路线 英国学游路线 澳洲学游路线 其他学游路线
      特色服务
      国际预科 来华留学 新高考
      友情链接
      关注启德教育:
      启德小程序 留学想要的 都给你
      跳转链接 关闭
      留学考培问题轻松问
      获取验证码

      申请取消授权

      手机请直接输入:如1860086xxxx

      座机前加区号:如01059992xxxx

      请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通话,稍后您将接到我们的电话,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

      关闭

      向我提问

      姓名:刘诗诗

      分公司:启德北京

      负责:加拿大

      本人允许通过电话、短信形式联系,确认咨询需求预约